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风萧萧,雨萧萧,萧萧风雨悲凉宵。
篱菊残英渍黄玉,林风脱叶飘红绡。
幽人辗转凌晨起,邂逅门前逢短李。
殷衰闻道有三仁,欲说九畴君不死。
穹庐相结为从容,悬河雄辨能谈空。
风神萧散野鹤立,照人玉树临秋风。
落笔新诗一挥绰,不似武人誇矍铄。
银钩笔力掩二王,照夜连城肯轻博。
他年相约秋山边,秋江一派连秋天。
闲听菱女歌采莲,轻舟一醉眠秋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 残英:凋谢的花朵。
- 渍(zì):浸泡,这里指花瓣被雨水浸湿。
- 黄玉:比喻菊花的花瓣。
- 林风:林中的风。
- 脱叶:落叶。
- 红绡:红色的薄纱,比喻落叶。
- 幽人:隐士。
- 凌晨:清晨。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 短李:指身材矮小的李姓朋友。
- 殷衰:衰败的殷商。
- 三仁:指殷商末年的三位贤臣:微子、箕子、比干。
- 九畴:指《尚书·洪范》中的九种治国大法。
- 穹庐:帐篷。
- 悬河:比喻说话滔滔不绝。
- 谈空:谈论空灵的事物,指谈论哲学或宗教。
- 风神:风采神韵。
- 萧散:悠闲自在。
- 野鹤:比喻隐士。
- 玉树:比喻人的风采。
- 临秋风:面对秋风。
- 挥绰:挥洒自如。
- 武人:武士。
- 誇矍铄(kuā jué shuò):夸耀自己的武艺。
- 银钩:比喻书法笔力遒劲。
- 二王:指王羲之和王献之,古代著名书法家。
- 照夜:比喻书法作品光彩照人。
- 连城:比喻极其珍贵。
- 秋山:秋天的山。
- 秋江:秋天的江河。
- 菱女:采菱的女子。
- 采莲:采莲的歌。
- 轻舟:小船。
- 秋烟:秋天的雾气。
翻译
风声萧萧,雨声萧萧,风雨交加的夜晚悲凉无比。篱笆旁的菊花凋谢,花瓣被雨水浸湿,如同黄玉;林中的风将落叶吹落,宛如红色的薄纱飘扬。隐士在清晨辗转起床,偶然在门前遇到了身材矮小的李姓朋友。我们谈论着衰败的殷商和那三位贤臣,以及《尚书·洪范》中的九种治国大法,感叹着智者的永生。我们在帐篷中结伴从容,你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空灵的事物,风采神韵悠闲自在,如同野鹤独立,面对秋风,你的风采如玉树般照人。你挥洒自如地写下新诗,不像武士夸耀自己的武艺。你的书法笔力遒劲,超越了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你的作品光彩照人,珍贵无比。将来我们相约在秋天的山边,秋天的江河与秋天相连。闲听采菱女子唱着采莲歌,一醉后在轻舟上,沉睡在秋天的雾气中。
赏析
这首作品以风雨交加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隐士与友人的相遇与交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篱菊残英渍黄玉”、“林风脱叶飘红绡”,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夜的凄凉与美丽。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位主人公对于历史、哲学和艺术的深刻见解与追求。结尾处的秋山、秋江、采莲歌和秋烟,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秋日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