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池绿波亭

· 周砥
风漪结兰汜,澄绿汎沄沄。 似将杨柳丝,织成縠纱纹。 浮影动疏箔,新晴霭微云。 春草夜来长,萋萋绵夕曛。 谢公久不作,寄怀良以勤。 孰知后来者,亦足与斯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漪(fēng yī):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 兰汜(lán sì):水边的美称,此处指水边长满兰草的地方。
  • 澄绿:清澈的绿色。
  • 汎沄沄(fàn yún yún):水波荡漾的样子。
  • 縠纱(hú shā):细薄的纱。
  • 疏箔(shū bó):稀疏的帘子。
  • 霭微云:淡淡的云雾。
  • 萋萋(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
  • 夕曛(xī xūn):夕阳的余晖。
  •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 寄怀:寄托情怀。
  • 孰知:谁知道。
  • 后来者:后来的人。
  • 斯文:此文,这里指诗歌。

翻译

风吹水面,波纹如兰草般蔓延,清澈的绿色水波荡漾。 仿佛用杨柳的细丝,织成了细薄的纱纹。 水面的倒影轻轻摇动着稀疏的帘子,新晴的天空飘着淡淡的云雾。 春草在夜晚似乎长得更茂盛,萋萋的草丛在夕阳的余晖中绵延。 谢灵运久已不再作诗,我寄托情怀于此,实在是勤勉。 谁知道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池塘边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水、草、云等自然元素的和谐共存。诗中“风漪结兰汜”和“澄绿汎沄沄”等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自然景色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文通过对谢灵运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敬仰和对后继有人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情怀和对诗歌传统的尊重。

周砥

元末平江路吴县人,寓居无锡,字履道。博学工文辞。兵乱避地,至宜兴,居马治家。与治善者多置酒招饮,厌之,一夕留书别治,夜半遁去。归里,与高启、杨维桢等交往。书画益工。后游会稽,死于兵乱。有《荆南唱和集》。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