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诸葛亮曾亲自以草屋为家,抱膝长吟,从容潇洒,可惜早早被刘备骗出山来经营天下。他谈笑间轻而易举地奠定了三分汉室的格局,却忘了南阳在雨中耕作的旧日生涯。
【幺】感叹那西风卷尽了历史的风流繁华,往事随着大江滚滚东去。一直到现在,渔夫樵子还谈起诸葛亮的传说和佳话,大概也算是英雄的一种结局吧。
注释
正宫:宫调之一。鹦鹉曲:曲牌名,属北曲。赤壁:在今湖北蒲圻县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合兵在此大破曹操的军队。
赚:赚的本义是卖而赢利,引申为诳骗。元曲中的“赚”多使用诳骗一义。抱膝:手抱住膝盖,安闲的样子。史书记诸葛亮隐居时,“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梁父:本指《梁父吟》,相传为诸葛亮所作,这里代指诸葛亮。
汉鼎三分:将汉帝国一分为三。鼎,旧时视作国家的重器,比喻政权。
南阳:汉代郡名,包括今湖北襄樊及河南南阳一带。诸葛亮早年曾在南阳隐居耕作。
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为避免重复,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简称“幺篇”或“幺”。与南曲中的“前腔”相同。
彻:直到。
序
《鹦鹉曲·赤壁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冯子振创作的一首散曲。曲中写了诸葛亮被刘备劝诱出南阳草庐,辅助其三分天下,却忘记了原来的出处,功成之后未能归去;幺篇中感叹英雄业绩已被长江波涛淘洗一空,只是那些渔夫樵子还偶然谈起。全曲以善意的嘲讽统领,对于诸葛亮的智慧采取了平视甚至俯视的态度,构思立意奇特而独到,对历史兴亡和功业成败表现了幻灭感和惋惜情绪。
赏析
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譬如杜牧的《赤壁》诗、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等。而冯子振这支散曲则立意翻新,他撇开周瑜,而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他并不去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的出处行藏。
历代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的作品,又多数是抱着尽情歌颂的态度,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质以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绝代才智确实感动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墨客骚人。譬如杜甫,就在诗作中追怀诸葛亮,并作了很高的评价,他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三分割据纾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咏怀古迹五首》)。此后的白居易、元稹、陆游等人,在歌颂诸葛亮时,也无不贯串了以忠孝为本、以仁义为怀、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精神。冯子振的这支散曲则不同,他在创作思想上就已经跳出了儒家的标准,与先秦的道家以及魏晋玄学一脉相承。因此,此曲在立意构思上必然另辟蹊径,而别具一格。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诸葛亮二十七岁以前隐居在南阳郡邓县西南之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殷勤礼遇,将他请出山来,大展经纶,匡扶汉室。这种君臣遇合,一向是被人们所称道、羡慕的。但散曲中却用一“赚”字,意味深长。散曲作者将刘备的三顾茅庐看作一种骗术,诸葛亮如此足智多谋,竟也被骗,被利用,去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间的非议之意十分明显。对诸葛亮采取非议、嘲笑的态度,在元曲作家中也不只冯子振一人。马致远《叹世》云:“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笑当时诸葛成何计?”查德卿《怀古》:“八阵图名成卧龙……霸业成空,遗恨无穷。”王仲元《叹世》:“笑他卧龙因甚起?不了终身计。贪甚青史名?”不如“弃却红尘利”。但是,将刘备三顾茅庐看作一种骗术却是冯子振的独创。作者对诸葛亮的非议之意表现出了崇道非儒的思想。尽管他对于诸葛亮的才智功业不予否定,仍然赞叹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战略家的“谈笑间汉鼎三分”的伟大风度,但是对于诸葛亮“不记得南阳耕雨”的思想境界却不以为然。诸葛亮的全副精力卷入了政治斗争,忘记了好雨时节躬耕南阳的隐士生涯,忘记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士初衷,作者对此,不无惋惜之情,这与前句的“赚”字一对照,就更为清楚。
幺篇则拓展视野,从前面叙评诸葛亮推而广之,对历史长河中一切英雄人物发感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一切英雄豪举,锦绣功名,都被时间的浪花淘尽,被历史的波涛吞没。诸葛亮纵使豪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能成为过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诸葛亮的功名业绩及其处世为人,自从他初出茅庐开始,便流传到如今,一直成为渔夫、樵夫谈论的话题。往日的英雄豪举,能被历代的渔夫樵夫传为佳话,说明英雄还没有被历史所忘怀,还能在人类前进的脚步声中留下一点余响,这也可以算是英雄们所应得的结局和报偿。这里既有对诸葛亮悲剧性的一生充满同情,又有对历代兴亡、功名成败总归虚幻的感喟。
抱着老庄的出世态度来非议儒家的功名忠孝,是元代散曲中的一股创作思潮。这股思潮的产生,与元代吏治黑暗、宦海风波有关,与大批文人仕途失意、理想破灭有关,也与元代佛、道大兴,遁世、虚无思想普遍泛滥有关。
全曲以善意的嘲讽统领,对于诸葛亮的智慧采取了平视甚至俯视的态度,构思立意奇特而独到,表现了元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而流露出来的虚无、低沉的情绪。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鹦鹉曲:一种曲牌名。
- 赤壁怀古:赤壁,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怀古,即怀念古代。
- 冯子振:元代诗人。
- 茅庐:简陋的草屋,这里指诸葛亮早年隐居的地方。
- 诸葛:即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赚出:引诱出来。
- 抱膝梁父:指诸葛亮早年隐居时的形象,抱膝而坐,梁父即梁父吟,诸葛亮喜欢吟咏的诗。
- 汉鼎三分:指三国时期,汉朝分裂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 南阳耕雨:南阳,地名,诸葛亮早年隐居的地方。耕雨,指农耕生活。
- 彻:直到。
- 话说渔樵:指渔夫和樵夫的闲谈,这里指诸葛亮的故事被后人传颂。
翻译
诸葛亮曾经住在简陋的茅庐中,早早地被引诱出来,抱膝吟咏梁父吟。在笑谈之间,汉朝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却忘记了在南阳的农耕生活。
感叹西风卷走了昔日的繁华,往事如同大江东去,一去不复返。直到今天,诸葛亮的故事仍然被渔夫和樵夫传颂,这也算是英雄的一种归宿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诸葛亮的怀念,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笑谈间汉鼎三分”描绘了诸葛亮在三国鼎立中的重要作用,而“往事大江东去”则抒发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缅怀。最后,“彻如今话说渔樵”一句,既展现了诸葛亮故事的流传之广,也暗示了英雄虽逝,但其精神永存于民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对历史英雄的深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