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次韵

· 杨翮
白日谅难羁,流光遽侵寻。春风万馀里,触景愁我心。 出门将何之?高步凌岖嵚。累累丘冢间,古木殊阴森。 昔贤日已远,朱瑟尚遗音。千秋百岁后,有酒不可斟。 伤哉雍门语,感之泪沾襟。荣名安足羡,行乐须在今。 夙兴听鸿雁,嗷嗷尚哀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iàng):确实,实在。
  • (jī):束缚,停留。
  • (jù):急速,突然。
  • 侵寻:逐渐逼近。
  • 岖嵚(qū qīn):形容山路险峻。
  • 累累:形容多而重叠。
  • 丘冢:坟墓。
  • :特别,非常。
  • 阴森:形容环境幽暗、恐怖。
  • 朱瑟: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古代的音乐。
  • :倒酒。
  • 雍门:古代地名,这里指雍门子周,传说中的琴师。
  • 沾襟:泪水沾湿衣襟。
  • 夙兴:早起。
  • 嗷嗷:形容哀鸣声。

翻译

白日实在难以停留,时光急速地逼近。春风吹拂万里,触动了我心中的愁思。出门想去哪里?高步走向险峻的山路。在重重的坟墓之间,古木显得特别阴森。昔日的贤人已经远去,但他们的音乐依旧回响。千百年后,有酒也无法倒出。雍门子周的琴声令人伤感,感慨之泪沾湿了衣襟。荣耀的名声哪里值得羡慕,行乐必须把握在今天。早起听着鸿雁的哀鸣,嗷嗷之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白日谅难羁,流光遽侵寻”描绘了时间的无情,而“春风万馀里,触景愁我心”则通过春风的广阔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在游历中看到古木森森的坟墓,联想到昔贤的遗音,感叹生命的脆弱和荣耀的虚无。最后,诗人以鸿雁的哀鸣作为背景,强调了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杨翮

元上元人,字文举。杨刚中子。承其家学。工古文。初为江浙行省掾,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有《佩玉斋类稿》。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