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吟对秋宵风月清,懒眠先怕梦魂惊。 鸦思反哺难安宿,雁苦离群不断鸣。 万里霜砧羁客恨,一声邻笛故乡情。 更筹数罢瞻星象,箕尾光中是帝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吟咏,指吟诗。
  • 秋宵:秋夜。
  • 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
  • 梦魂:梦中的灵魂,指梦境。
  • 鸦思反哺:乌鸦有反哺之情,比喻孝顺。
  • 反哺:指乌鸦长大后,会衔食喂养母鸦,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雁苦离群:大雁因离群而感到痛苦。
  • 羁客:旅居他乡的人。
  • 霜砧:秋霜和捣衣的砧声,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凄凉。
  • 邻笛:邻家的笛声。
  • 故乡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更筹:古代夜间报时的工具,这里指夜晚的时间。
  • 数罢:数完,指更筹报时的次数。
  • 瞻星象:仰望星空,观察星象。
  • 箕尾:星宿名,箕宿和尾宿。
  • 帝城:京城,这里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翻译

在秋夜中吟咏,风月显得格外清新,我懒洋洋地躺着,生怕梦境被惊扰。乌鸦因思念反哺而难以安睡,大雁因离群而不断哀鸣。万里之外的霜砧声勾起了旅人的愁恨,邻家的笛声却唤起了对故乡的深情。当更筹报时的次数结束,我仰望星空,箕宿和尾宿的光芒中,仿佛看到了帝都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旅人的思乡之情。诗中,“鸦思反哺”与“雁苦离群”生动地表现了动物的情感,进而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家乡的眷恋。末句通过星象的描写,巧妙地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的帝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袁天麒

袁天麒,字国正,号西薮。东莞人。明宪宗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举人,署兴国教谕。诗工七言。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九有传。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