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

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盛时不贵珍奇物,彝舶无多到粤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此处指代军乐。
  • 三吴:指古代吴地的三个部分,即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
  • :指福建一带。
  • 彝舶:指外国船只。

翻译

海上风平浪静,万国商船往来无阻,三吴和闽浙地区的船只乘风破浪。在国家昌盛的时期,并不珍视奇珍异宝,因此外国船只并不多到广东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通过“海不扬波万国通”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和国际交流的广泛。诗中“盛时不贵珍奇物”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富足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和对物质欲望的淡然态度。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