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温杜公四首

各抱先臣痛,龙髯不可攀。 杞人天果陨,桑者日无闲。 旧血传心碧,新霜点鬓斑。 即今无隐逸,何处买青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回答别人的诗作。
  • 温杜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先臣:已故的忠臣。
  • 龙髯:龙的胡须,比喻皇帝的恩宠或高位。
  • 杞人:出自《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故事,比喻无谓的忧虑。
  • 桑者:指农夫,桑树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 心碧:心中的血,比喻忠诚和深情。
  • 新霜:比喻白发。
  • 鬓斑:鬓角的白发。
  • 隐逸:隐居避世。
  • 买青山:指隐居山林,过清静的生活。

翻译

我们都怀抱着对已故忠臣的悲痛,如同无法触及的龙须,遥不可及。 杞人的忧天终究是无谓的,而农夫的日子却是日复一日的忙碌。 旧时的热血如今已化作心中的碧血,新的霜雪点缀了鬓角的白斑。 如今世上已无真正的隐士,又该去何处寻觅那片可以隐居的青山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先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龙髯不可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先臣的敬仰与无法触及的距离感。通过“杞人天果陨”与“桑者日无闲”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无谓忧虑与现实劳碌的无奈。末句“即今无隐逸,何处买青山”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认识。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