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六夕忆雪楼月酌即事

良宵胜地一时兼,南北轩窗尽卷帘。 风度竹声凉细细,月摇江影白纤纤。 谈当快处童偷笑,酒到酣时客唤添。 渐近清秋天似洗,隔城遥出几峰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 轩窗:高大的窗户。
  • 卷帘:将帘子卷起。
  • 风度:风轻轻吹过的样子。
  • 竹声: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 凉细细:微凉的感觉。
  • 月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摇曳。
  • 江影:江面上的倒影。
  • 白纤纤:形容月光清亮细腻。
  • 谈当快处:谈话到高兴的时候。
  • 童偷笑:小孩子偷偷地笑。
  • 酒到酣时:喝酒到兴致高涨时。
  • 客唤添:客人叫添酒。
  • 渐近:逐渐接近。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天似洗:天空像被洗过一样清澈。
  • 隔城:隔着城市。
  • 几峰尖:几座山的尖顶。

翻译

在这个美好的夜晚,风景优美的地方,南北方向的高大窗户都被卷起了帘子。风轻轻吹过竹林,带来一丝丝凉意,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摇曳,江面上的月光清亮细腻。谈话到高兴的时候,小孩子偷偷地笑,喝酒到兴致高涨时,客人叫添酒。逐渐接近清爽的秋天,天空像被洗过一样清澈,隔着城市,可以看到几座山的尖顶远远地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风度竹声凉细细,月摇江影白纤纤”,传达出夜晚的宁静与清新。同时,诗中“谈当快处童偷笑,酒到酣时客唤添”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聚的场景,增添了诗的生动与趣味。结尾的“渐近清秋天似洗,隔城遥出几峰尖”则展现了秋天的到来和远山的轮廓,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