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客居呈弱侯三篇

· 陈第
仲尼本周流,忽发归与叹。 意在就六经,匪为思乡串。 嗟我老无闻,托兴游汗漫。 邈想古通人,反侧常宵半。 秣陵一君子,少小登道岸。 嗜学自性成,羲易旦夕玩。 近得从之谈,恍上中天观。 诗书数千载,立语穷真赝。 欣然遂忘家,何知有岁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暮:年末,岁末。
  • 客居:旅居他乡。
  • 弱侯:对朋友的谦称。
  • 周流:周游,四处游历。
  • 归与叹:归乡的叹息。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 托兴:寄托情思。
  • 汗漫:漫无边际,此处指广泛游历。
  • 邈想:遥想。
  • 古通人:古代的通达之人。
  • 宵半:半夜。
  • 秣陵:南京的古称。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道岸:学问的巅峰。
  • 羲易:《易经》的别称。
  • 旦夕玩:早晚研习。
  • 恍上中天观:仿佛登上天空,形容心境开阔。
  • 立语:即兴谈论。
  • 真赝:真假。
  • 岁晏:年末。

翻译

岁末之时,我旅居他乡,写下了三篇诗送给我的朋友。孔子曾四处游历,忽然发出归乡的叹息。他的意图是研究六经,并非只是思念家乡。我感叹自己年老而无所成就,寄托情思于广泛的游历之中。遥想古代的通达之人,常常在半夜反复思考。南京有一位君子,年少时就登上了学问的巅峰。他天性嗜好学习,早晚研习《易经》。近来我能与他交谈,心境仿佛登上了天空。我们即兴谈论诗书数千年的历史,穷究其真假。我因此感到欣喜,以至于忘记了家,哪里还知道年末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末客居他乡时的感慨和对学问的追求。诗中,作者通过对比孔子与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学问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赞赏。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与南京君子交谈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对学问的共同热爱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带给作者的忘我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无限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陈第

明福建连江人,字季立,号一斋,又号温麻山农。万历时以诸生从军,俞大猷召致幕下,教以兵法。官至游击将军,居蓟镇十年。大猷死,戚继光罢。见事不可为,致仕归,仍为老书生。第精音韵训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尝游五岳两粤,有《寄心集》、《五岳两粤游草》、《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等。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