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屯女

· 郭登
西屯女儿年十八,六幅红裙脚不袜。 面上脂铅随手抹,白合山丹满头插。 见客含羞娇不语,走入柴门掩门处。 隔墙却问官何来,阿爷便归官且住。 解鞍系马堂前树,我向厨中泡茶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六幅红裙:指裙子有六幅布拼接而成,形容裙子的宽大。
  • 脚不袜:没有穿袜子。
  • 面上脂铅:指脸上的化妆品,脂指胭脂,铅指铅粉,古代女性用来化妆的物品。
  • 白合山丹:两种花的名称,这里指女子头上插的花。
  • 含羞娇不语:形容女子害羞的样子,不好意思说话。
  • 柴门:用树枝、木棍等做成的简陋的门。
  • 阿爷:方言,指父亲。
  • 解鞍系马:解下马鞍,把马拴起来。
  • 泡茶:沏茶。

翻译

西屯的女儿年方十八,穿着六幅宽大的红裙,脚上没有穿袜子。她随手在脸上涂抹了胭脂和铅粉,头上插满了白合和山丹花。见到客人,她害羞得娇滴滴地不说话,匆匆走进柴门,关上门。隔着墙,她却问官员来做什么,说她的父亲马上就回来,让官员稍等。她解下马鞍,把马拴在堂前的树上,然后告诉官员她要去厨房沏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西屯少女的形象和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青春美丽和羞涩的性格。诗中“六幅红裙脚不袜”和“白合山丹满头插”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少女的装束和容貌,而“含羞娇不语”则传达了她见到陌生人时的羞涩。最后,少女的行动和对话显示了她的机智和待客之道,使得整个场景既真实又充满生活气息。

郭登

明凤阳府人,字元登。郭英孙。幼英敏,及长博闻强记,好谈兵。景泰初以都督佥事守大同。自土木堡兵败后,边将畏缩,不敢接敌。登侦知敌踪后,以少胜多,军气为之一振。捷闻,封定襄伯。登治军纪律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一时称善。谥忠武。 ► 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