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磊落元始祖,英名出天然。
继统一海内,彬彬任才贤。
偃武重斯文,生民皆息肩。
从容颇中道,暗合如有传。
胡俗思改易,华风未能全。
文统与桑哥,相继专威权。
兹诚损盛德,诛殛断弗怜。
贻谋计亦疏,国运无百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磊落:光明正大,坦荡。
- 元始祖:指元朝的创始人,即成吉思汗。
- 彬彬:文雅,有礼貌。
- 偃武:停止武备,指停止战争。
- 斯文:指文化教育。
- 息肩:放下负担,指百姓得到休息。
- 中道: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的正道。
- 胡俗:指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 华风:指汉族的文化风俗。
- 文统:指元朝的文治政策。
- 桑哥:元朝官员,曾任中书省右丞相。
- 诛殛:严厉惩罚。
- 贻谋:留下的计划或政策。
- 国运:国家的命运。
翻译
光明正大的元始祖,英名自然显赫。 继承统一了整个国家,文雅地任用贤才。 停止武备重视文化,百姓都得以休息。 举止从容颇合中庸之道,似乎有天意传承。 想要改变蒙古的风俗,但汉族文化未能完全融入。 文治政策与桑哥,相继掌握大权。 这确实损害了盛德,严厉惩罚毫不留情。 留下的政策也显得疏忽,国家的命运不到百年。
赏析
这首诗是对元朝初期政治状况的反思和批评。诗人赞美了元始祖的英明和统一国家的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元朝在文化融合和政治治理上的不足。诗中“胡俗思改易,华风未能全”反映了元朝在文化融合上的困境,而“文统与桑哥,相继专威权”则揭示了政治上的腐败和权力滥用。最后,诗人对元朝的国运表示忧虑,认为其政策疏忽,国运不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