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自古寺人职,司阍供洒扫。
秦汉始挠政,国本亦枯槁。
唐初任犹轻,高贵在天宝。
沦胥宣懿间,神器由颠倒。
门生诋天子,尊重压元老。
社稷遂已墟,群阉那自保。
全忠不堪忿,歼殒何草草。
嗟哉太宗业,家奴坏王道。
后世宜鉴之,虑患防须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 司阍:守门人。
- 挠政:干预政事。
- 国本:国家的根本。
- 枯槁:干枯,这里比喻国家衰败。
-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这里指唐代。
- 沦胥:沦陷,这里指国家政权被宦官控制。
- 宣懿:指唐宣宗和唐懿宗,这里指唐代后期。
- 神器:指国家政权。
- 颠倒:错乱,这里指政权被宦官颠倒。
- 门生:这里指宦官的党羽。
- 元老:指朝中资深的重臣。
- 全忠:指朱全忠,即朱温,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
- 歼殒:杀害。
- 草草:仓促,轻率。
- 太宗业:指唐太宗李世民的功业。
- 家奴:这里指宦官。
- 王道:指理想的政治统治。
翻译
自古以来,宦官的职责就是看门和打扫。从秦汉时期开始,宦官开始干预政事,国家的根本也因此变得衰败。到了唐代初年,对宦官的任用还不算重,但到了天宝年间,宦官的地位变得高贵。在唐宣宗和唐懿宗时期,国家政权被宦官控制,政权颠倒。宦官的党羽甚至敢于诋毁天子,其地位尊崇,压过了朝中的资深重臣。国家最终因此灭亡,宦官们也无法自保。朱全忠因为无法忍受宦官的专权,仓促地杀害了他们。唉,唐太宗的功业,竟然被这些家奴(宦官)破坏了王道。后世应该以此为鉴,防范祸患必须及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宦官干政的回顾,警示后世要警惕宦官势力对国家政权的破坏。诗中列举了从秦汉到唐代的宦官干政情况,特别是唐代宦官势力的崛起和对国家政权的颠倒,以及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严重后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强调了防范宦官干政的重要性,体现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