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道君莅天位,聪明迈前人。
绍述溺新法,弃彼艺祖仁。
昏荒事花石,艮岳排秋旻。
师相宠京贯,狂妄开燕云。
藩篱既已撤,狼虎俄成群。
吞噬至骨肉,和议尚纷纭。
父子徙沙漠,中原陷胡尘。
至今窃愤录,一览犹伤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道君:指宋徽宗赵佶。
- 莅天位:登上帝位。
- 聪明迈前人:智慧超过前代君主。
- 绍述:继承并推行。
- 溺新法:过度沉溺于新法。
- 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 仁:仁政。
- 昏荒:昏庸荒唐。
- 事花石:指宋徽宗喜好收集奇花异石。
- 艮岳:指宋徽宗在汴京建造的园林,即艮岳园。
- 排秋旻:排列在秋天的天空下,形容园林的壮丽。
- 师相:指宰相。
- 宠京贯:宠信京城的权贵。
- 狂妄:狂妄自大。
- 开燕云:指宋徽宗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 藩篱:比喻国家的边防。
- 撤:撤除。
- 狼虎:比喻外敌。
- 俄:不久。
- 吞噬:吞并。
- 骨肉:比喻亲人。
- 和议:和平协议。
- 纷纭:纷乱。
- 徙沙漠:流放到沙漠之地。
- 陷胡尘:被外族占领。
- 窃愤录:私自记录的愤慨。
- 伤神:伤心。
翻译
宋徽宗赵佶登上帝位,他的智慧超过了前代君主。他继承并推行了新法,却抛弃了宋太祖的仁政。他昏庸荒唐地沉迷于收集奇花异石,建造了壮丽的艮岳园。他宠信京城的权贵,狂妄自大地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国家的边防被撤除,不久外敌如狼似虎地成群结队。他们吞并了我们的土地,甚至涉及到亲人的安危,而和平协议却依然纷乱无章。宋徽宗和他的儿子被流放到沙漠之地,中原地区被外族占领。至今我私自记录的愤慨,一看到这些就感到伤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宋徽宗赵佶的批判,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国家衰落的深切忧虑。诗中,“道君”赵佶被描绘为一个聪明但昏庸的君主,他沉溺于个人喜好,忽视国家大事,导致国家边防松懈,外敌入侵,最终国破家亡。诗人通过对比宋太祖的仁政和宋徽宗的昏庸,强调了君主的品德和政策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