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

· 高煦
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 夏殷逮成周,文风渐弘开。 吕政绝天纪,残苛恣雄猜。 万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 自谓世无敌,沙丘忽崩摧。 阿房乐未央,长城空怨堆。 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 千古骊山下,秽德衔余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五:指三皇五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开始。
  • 人极: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
  • 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 吕政:指秦始皇,名嬴政。
  • 绝天纪:破坏了天命的秩序。
  • 残苛:残酷苛刻。
  • 恣雄猜:任意妄为,多疑猜忌。
  • 涂炭: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
  • 六籍: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寒灰:死灰,比喻彻底毁灭。
  • 阿房:指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的宫殿。
  • 未央:未尽,无边无际。
  • 骊山:山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所在地。
  • 秽德:污秽的德行。
  • 衔余哀:怀着无尽的悲哀。

翻译

三皇五帝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圣人的道德是多么高大壮观。从夏朝、殷商到成周,文化风气逐渐弘扬开来。秦始皇破坏了天命的秩序,残酷苛刻,任意妄为,多疑猜忌。百姓生活在极端困苦的境地,六经被彻底毁灭。他自认为世上无人能敌,然而沙丘的突然崩塌预示了他的灭亡。阿房宫的欢乐无边无际,但长城上却堆满了怨恨。人文精神至今仍然存在,而狂妄的秦朝又在哪里呢?千古以来,骊山之下,秦始皇的污秽德行仍然让人怀着无尽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表达了对古代圣人道德和文化传统的崇敬。诗中,“三五肇人极,圣道何巍巍”展现了古代圣人的崇高地位,而“吕政绝天纪”等句则强烈谴责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最后,“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一句,既是对人文精神的肯定,也是对秦朝暴政的深刻讽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道德文化的坚定信仰。

高煦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