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家良可

同源千里即同堂,三世论交鬓已苍。 旧德在人棠树老,新诗贻我夜珠光。 文章得路声华远,霄汉乘风羽翼长。 计日黄金台下路,马蹄看尔踏春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回答别人的诗作。
  • 家良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同源:指有共同的祖先或起源。
  • 三世:指三代人。
  • 鬓已苍:指鬓发已经变白,形容年纪已老。
  • 旧德:指过去的德行或美德。
  • 棠树:一种树,这里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 新诗:新的诗作。
  • 贻我:赠送给我。
  • 夜珠光:比喻诗作光彩夺目,如夜明珠般闪耀。
  • 文章得路:指文章能够得到传播和认可。
  • 声华远:名声远扬。
  • 霄汉:天空。
  • 乘风:比喻顺势而为,或指志向高远。
  • 羽翼长:比喻能力或势力增强。
  • 黄金台:地名,这里可能指一个重要或有名的地方。
  • 马蹄:指骑马。
  • 踏春芳:踏青赏花,享受春天的美景。

翻译

我们虽相隔千里,却如同同堂兄弟,三代人的交情让我们的鬓发都已斑白。你过去的德行如同古老的棠树,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你新赠的诗作,光彩夺目,如同夜明珠般照亮我的心房。你的文章在文坛上声名远扬,如同乘风翱翔于天际,羽翼日渐丰满。不久的将来,我将在黄金台下与你相会,一同骑马踏青,欣赏春天的芬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同源千里即同堂”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后文通过对友人德行和诗作的赞美,进一步展现了友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结尾处,诗人期待与友人相会,共同享受春天的美景,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