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送魏徵葬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沈,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阖: 古代天门,此指皇宫。
  • 上林: 皇家园林,此处指长安宫苑。
  • 玉辇: 以玉装饰的帝王车驾。
  • 野郊: 原野的郊外。
  • 河桥: 指送别的地方,可能指长安附近的河岸桥梁。
  • 旧饯: 过去的送别仪式。
  • : 同“沉”,下沉,这里形容太阳低垂。
  • : 帝王车驾上的伞盖。
  • 哀笳: 悲凉的笛子,用于丧事。
  • 悲旌: 悲伤的旗帜,多用于丧葬。
  • 浪浪: 形容泪水不断。
  • : 流泪。

翻译

皇宫大门前,满目金饰马车行,皇帝亲自驾玉辇出巡。 野外郊外,新近举行了一场悲伤的告别,那河桥不再是往日欢送的场景。 惨淡的阳光映照着山峰,愁云随着皇上的车盖缓缓移动。 哀伤的笛声时断时续,悲凉的旗帜忽开忽合。 遥望远方,心中的悲痛无法言尽,泪水只能徒然洒落。 昔日的人儿已不再,这美好的春天,又有谁能共享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世民为悼念他的重要大臣魏徵而作。诗人通过描绘皇宫的庄重、郊野的凄清,以及日光、云彩、乐声等意象,渲染出送葬时的哀伤氛围。李世民对魏徵的怀念深沉而真挚,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痛,也寓含了对失去贤臣的国家之痛。诗中的“无复昔时人”一句,流露出对逝者再也无法相见的深深遗憾,以及对未来的孤独和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君主与臣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李世民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