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望海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图王。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襟:敞开衣襟,形容心情舒畅。
- 凭轼:靠着车轼,古代乘车时的动作,表示休闲或远望。
- 地纪:古代天文概念,指天地的分界线。
- 疏派:水流分支。
- 天潢:银河,天河。
- 三岭:可能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八荒:四方极远之地,泛指天下。
- 霓裳:汉代乐曲名,也指华美的衣裳。
- 端拱:形容帝王安坐不言,表示治理国家的谦虚态度。
翻译
春天里,我敞开衣襟远望大海,倚着车窗欣赏春日美景。浩渺的水流横跨大地,如同划分天地的界线,支流则如天上的银河倾泻而下。仙气缭绕在三座仙境般的山岭,和风轻拂,吹遍了广阔的大地。海浪翻滚,云彩般的变化着颜色,阳光穿透浪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岸边的花朵因海风吹拂而色彩斑斓,连飞翔的大雁也被云雾遮挡,难以辨识行踪。深知自己的地位虽低,但胸怀广阔,懂得顺应自然,保持适度。世间万物难以完全预测,无源头的力量更是无法估量。汹涌的波涛见证了无数变化,翠绿的岛屿也曾多次沉浮。我想起了汉代的皇帝在之罘的往事,也想象着秦始皇在碣石的壮志。霓裳羽衣并非我的初衷,我只想以谦逊的姿态,治理好这个国家。
赏析
此诗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对春日大海的感慨与遐想,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治国理念。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象,寓言式的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历史的反思。他认识到权力的来源与限制,以及人生在宇宙中的微小与不确定性。同时,诗中对古代帝王的提及,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借鉴,以及作为君主的责任与抱负。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既具有自然景观描绘,又富含哲理思考的佳作。

李世民
即李世民。唐朝皇帝。高祖次子。隋末,劝父举兵反隋,征服四方,成统一之业。高祖武德元年,为尚书令,进封秦王。先后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讨平薛仁杲、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李建成及弟李元吉,遂立为太子。旋受禅即帝位,尊父为太上皇。锐意图治,善于纳谏,去奢轻赋,宽刑整武,使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铁勒、回纥等族尊之为“天可汗”。在位二十三年,以服“长生药”中毒死,谥文皇帝。
► 1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