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
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
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汎鼋梁。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
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和:应和别人的诗。
- 圣制:指皇帝所作的诗。
- 春山:春天的山。
- 渤海:中国北方的海。
- 征旅:远行的队伍。
- 辍晨装:停止早晨的装束,即停止行进。
- 卢龙塞:古代边塞名,位于今河北省。
- 肃慎乡: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
- 洪波:巨大的波浪。
- 回地轴:形容波浪翻滚,如同转动地球的轴。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云光:云彩的光辉。
- 惊涛:汹涌的波涛。
- 浮天:形容波浪高涨,似乎触及天空。
- 骇浪:令人惊骇的波浪。
- 仙台:神话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 螭驾:神话中龙的一种,这里指仙人的车驾。
- 水府:神话中水神的居所。
- 汎鼋梁:泛舟于大鼋背上,形容水府的景象。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
- 之罘: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 归雁:南飞的雁。
- 北巡:向北巡游。
- 东幸:向东巡游。
- 搴旗:举起旗帜。
- 羽林客:指皇帝的侍卫。
- 跋距:跳跃。
- 少年场:年轻人的聚集地。
- 龙击:龙的力量。
- 辽水:辽河。
- 鹏飞:大鹏鸟飞翔。
- 带方:古代地名,位于今朝鲜半岛。
- 青丘:神话中的仙境。
- 缴:箭。
- 白霓裳:白色的仙衣。
翻译
春天的山脉俯瞰着渤海,远行的队伍停止了早晨的装束。回头望向卢龙塞,斜视着肃慎乡的方向。巨大的波浪翻滚,如同转动地球的轴,孤立的小岛映照着云彩的光辉。落日下的波涛令人惊骇,波浪高涨似乎触及天空。仙人的车驾隐藏在仙台,水神的居所中泛舟于大鼋背上。碣石山的朝烟消散,之罘的归雁南飞。向北巡游并非汉朝皇帝,向东巡游则不同于秦皇。举起旗帜的是皇帝的侍卫,跳跃在年轻人的聚集地。龙的力量驱使着辽河,大鹏鸟飞翔过带方。将举起箭矢于青丘,安然访问穿着白色仙衣的仙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山脉俯瞰渤海的壮丽景象,通过回望边塞和斜视远方的民族,展现了征旅的辽阔视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如仙台、水府等,增添了诗意的神秘色彩。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如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远行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杨师道
唐弘农华阴人,字景猷。杨恭仁弟。善草隶,工诗。隋末自洛阳归唐,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贞观十年,代魏徵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十三年,转中书令。后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还,有毁之者,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卒谥懿。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