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 第二十二品 ·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金刚经

译文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我于无上正等正觉,甚至没有一点点什么可得,只是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须菩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解空第一”。
  • 世尊: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指世间所尊重者。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是真正圆满的觉悟,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翻译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您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毫无所得就这样成就的吗?” 佛陀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于没有一点点佛法可以执取得到,只有这样才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赏析

这一品主要围绕“得”与“无所得”展开探讨。在佛教理念中,寻求觉悟不应执着于获取某种特定的东西或成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非像获取世间财物那般得到具体事物。真正的觉悟是超越了对“有所得”的认知局限,不被固定的法相、观念所束缚。佛陀教导我们,放下对事物的执着抓取,以无执无得之心去领悟佛法,才能达到真正圆满的觉悟境界,这种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佛教对心性解脱和智慧圆满的独特见解,引发人们对修行、认知本质的深度思考 。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 1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