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仲融游金陵三首 其一

长板桥头听曲声,徐娘虽老尚多情。 门前车马无人问,自按《梁州》促柱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板桥:位于南京秦淮河上,在古代是繁华热闹、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处,常出现于描写金陵风情的作品中。
  • 徐娘:出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典故。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风韵犹存且多情,后泛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这里借指秦淮河一带年纪稍长却依旧风情万种的女子。
  • :弹奏。
  • 《梁州》:曲调名,盛行于唐代,常被用于歌唱、弹奏等表演形式,是当时流行的音乐曲目。
  • 促柱筝:一种弦乐器,“促柱”意思是把弦柱移近,使得弦音急促,弹奏时通过调节弦柱来改变音高和音色等 。

翻译

在长板桥头静静聆听那婉转的曲声,那位年纪稍长的女子虽说芳华不再,但依旧满含着深情。她家门前冷冷清清,车马都无人问津,她只能独自弹奏着急促的《梁州》曲调,在促柱筝上倾诉着自己的情愫。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金陵秦淮河畔富有沧桑感和孤寂感的画面。开篇“长板桥头听曲声,徐娘虽老尚多情”直接奠定出一种氤氲着怀旧与情感纠葛的氛围,用“长板桥”这一富有金陵特色的地标将场景定位在秦淮河的热闹地段,然而“徐娘虽老尚多情”又给热闹背后添上一抹别样的怅然。通过“徐娘”的形象,让人联想曾经的风华绝代与当下的落差。

“门前车马无人问”转折鲜明,与上文热闹的场面和多情的人物产生强烈对比,写出女子如今门庭冷落的处境。最后“自按《梁州》促柱筝”进一步刻画其孤独落寞,在无人欣赏、车马绝迹时只能独自弹奏熟悉的《梁州》曲调,以筝音寄托情感,让人从中体会到这位女子在繁华消逝后的无奈与坚守,又从侧面反映出尘世的清冷兴衰。整首诗语言简洁却画面感强,情感内敛又细腻悠长,是作者对金陵城生活和人间情感细致入微观察的体现。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