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红尘不到山家。赢得清闲,当了繁华。画列青山,烟铺细草,鼓奏鸣蛙。 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折桂令:曲牌名。
  • 红尘:指人世间的纷扰。(红:hóng;尘:chén)
  • 山家:山里人家。
  • 赢得:获得。
  • 当了:抵得上,比得上。
  • 画列青山:青山像画卷一样排列。
  • 鼓奏鸣蛙:蛙鸣声如鼓点般响起。
  •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蒺:jí;藜:lí)
  • 生计:生活。
  • 陶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他喜爱琴书。
  • 杜曲:在西安城南,唐时贵族杜氏世居于此,此指贵族的居处。
  •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翻译

人世间的纷扰不会到达这山里人家。在这里获得了清闲,胜过了那繁华景象。青山如画卷般排列,烟雾笼罩着细草,蛙鸣声如鼓点般奏响。

在杨柳环绕的村庄中卖瓜,在蒺藜丛生的沙地上赏花。生活所需不多,像陶渊明那样以琴书为伴,像杜曲的人们那样种植桑麻。

赏析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山居生活图景。起首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家清幽环境的喜爱,认为这里的清闲胜过尘世的繁华。接下来通过对青山、细草、鸣蛙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等生活场景的展现,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氛围。最后提到以陶令琴书、杜曲桑麻为生活追求,表现了作者对简单、淳朴生活的向往。整首曲子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赞美。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