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月二首

· 刘斌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新霁(jì):雨后天晴。
  • 素波:白色的波浪,这里指月光如波。
  • 粉壁:白色的墙壁。
  • 丹桂:红色的桂树,传说月中有桂树。
  • 飞甍(méng):飞檐,屋檐的翘角。
  • (kàn):俯视。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秋天或悲伤。
  • 乌鹊:乌鸦和喜鹊。
  • (jiàn):栏杆。
  • 刘琨: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文才著称。
  • 庾亮: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文才和政治才能著称。
  • 迢递(tiáo dì):遥远。

翻译

圆月挂在雨后天晴的夜空,从高楼上望去最为明亮。 月光如白色的波浪流过粉白的墙壁,红色的桂树轻拂着飞翘的屋檐。 从高处俯视,千家万户都静悄悄的,四周观察,宇宙间的一切景象都在眼前。 梧桐树的影子映在窗下,乌鸦和喜鹊在栏杆前鸣叫。 这景象激起了我如刘琨般的豪情,吟咏中流露出庾亮般的情怀。 游人啊,不要登高远望,那只会让你想起遥远的故乡路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楼望月的情景,通过月光、桂树、梧桐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氛围。诗中“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月光的明亮。后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两句“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游子的劝诫,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游子的关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登高望远之作。

刘斌

隋南阳人。颇有词藻。官至信都郡司功书佐。隋末归窦建德,为中书舍人。建德败,复依刘黑闼。后与黑闼亡至突厥,不知所终。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