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 方回
儒风扫地久堪哀,谁与前朝养祸胎。 真魏无年乔郑寿,杜游不作董丁来。 游魂葛岭人方醉,转盼陈桥业遽灰。 赖是紫阳书尚在,不随迁鼎委蒿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魏:指真德秀和魏了翁,两人均为南宋理学家。
  • 乔郑寿:指乔行简和郑清之,两人均为南宋时期的政治家。
  • 杜游:指杜范和游似,两人均为南宋时期的政治家。
  • 董丁:指董槐和丁大全,两人均为南宋时期的政治家。
  • 葛岭: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曾是南宋皇宫所在地。
  • 陈桥: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 紫阳书:指朱熹的著作,朱熹号紫阳。
  • 迁鼎:指改朝换代,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
  • 蒿莱:杂草,比喻荒凉、衰败。

翻译

儒家的风气已经扫地,长久以来令人哀叹,谁能为前朝培养出祸根呢? 真德秀和魏了翁没有年岁,乔行简和郑清之也未能长寿, 杜范和游似未能出现,董槐和丁大全也未能到来。 游魂在葛岭之地,人们正陶醉其中,转眼间陈桥的基业就迅速化为灰烬。 幸好朱熹的书籍还存在,没有随着改朝换代而被遗弃在荒草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宋时期几位重要政治家和理学家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儒家风气衰败和政治动荡的深切忧虑。诗中“真魏无年乔郑寿,杜游不作董丁来”一句,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失望。末句“赖是紫阳书尚在,不随迁鼎委蒿莱”则表达了对朱熹学说的推崇,认为其学说能够超越时代的变迁,具有永恒的价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文化的深切关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