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戏书

· 方回
万物乾坤判女男,始终玄理要精探。 九还七返无成说,一守三存亦浪谈。 未必阳神正解出,可怜痴计谩多贪。 谁能唤起梅花梦,生死何为十有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坤: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观,指天地。
  • :区分,辨别。
  • 女男:指男女。
  • 始终:开始和结束,这里指事物的全过程。
  • 玄理:深奥的道理。
  • 精探:深入探究。
  • 九还七返:道教术语,指修炼过程中的九次回归和七次返回,这里泛指修炼。
  • 无成说:没有定论,无法确定。
  • 一守三存:道教术语,指修炼中的守一和存三,这里泛指修炼方法。
  • 浪谈:空谈,无实际意义的话。
  • 阳神:道教中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 正解:正确的理解或解释。
  • 痴计:愚蠢的计划或想法。
  • :欺骗,这里指徒劳。
  • 梅花梦:比喻美好的梦境或理想。
  • 生死:生命的开始和结束。
  • 十有三:指十三,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修炼阶段或境界。

翻译

世间万物,天地之间,男女有别,这是基本的区分。事物的全过程和深奥的道理需要深入探究。关于修炼的九次回归和七次返回,没有确切的定论;而所谓的守一和存三,也只是空谈。未必阳神真的能正确理解,可怜那些愚蠢的计划和徒劳的多贪。谁能唤醒那梅花般的美梦,生死之间,为何要追求那十三之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炼和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道教的术语和概念,如“九还七返”、“一守三存”,来表达修炼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同时,通过“梅花梦”和“十有三”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生死之间的意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