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金汉臣寄诗将及一月次韵奉酬并呈徐蜚英

· 方回
千里秋光一倚栏,危楼四望碧云宽。 遥知对垒分诗将,未觉同舟怯县滩。 九日与谁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弹冠。 会难别易驹阴迅,时展来篇细细看。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千里秋光一倚栏(倚栏:靠着栏杆),危楼四望碧云宽。 遥知对垒分诗将(对垒:比喻双方对峙、竞争),未觉同舟怯县滩。 九日与谁同把酒,八年如我倦弹冠(弹冠:整理帽子,比喻准备出仕或出仕前的准备)。 会难别易驹阴迅(驹阴:比喻光阴迅速),时展来篇细细看。

翻译

秋日的千里风光,我倚着栏杆,在高楼上四面远望,碧空中的云彩显得格外宽广。 我远远地知道,我们像对峙的军队一样,各自分派诗篇进行竞赛,却不觉得像同舟共济的人那样,对险滩感到害怕。 重阳节那天,我与谁共饮美酒呢?八年的时间,我已经厌倦了整理帽子的出仕准备。 相聚总是难,离别却容易,时光如骏马般飞逝,我时常展开你的诗篇,细细品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千里秋光”、“危楼四望”等词句,展现了辽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意境。诗中“对垒分诗将”、“同舟怯县滩”等比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末句“时展来篇细细看”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诗作的喜爱和珍视,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文学交流的乐趣。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