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太初三首

· 方回
秋崖元不死,梦寐想仪刑。 纵使长松倒,终殊众草零。 群儿夺朱紫,之子出蓝青。 可惜科场废,难徼笔砚灵。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崖:指方太初,人名。
  • :通“原”,原本,本来。
  • 梦寐:睡梦之中,形容非常想念。
  • 仪刑:模范,榜样。
  • 纵使:即使。
  • 长松:高大的松树,比喻方太初的高尚品质。
  • :倒下,比喻遭遇不幸。
  • :不同。
  • 众草:普通的草,比喻普通人。
  • :凋零,衰败。
  • 群儿:众人,普通人。
  • 夺朱紫:争夺高官显位。朱紫,古代高官的服色。
  • 之子:这个人,指方太初。
  • 出蓝青:比喻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可惜:令人惋惜。
  • 科场:科举考试的场所。
  • :废除,停止。
  • 难徼:难以祈求,难以得到。
  • 笔砚:文具,代指文才。

翻译

方太初本就不朽,我梦中都想着他的榜样。 即使高大的松树倒下,也与普通的草不同,不会凋零。 众人争夺高官显位,而这个人却超越了前人。 可惜科举考试已经废除,难以祈求得到文才的灵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方太初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赞赏,以及对科举制度废除的遗憾。诗中,“长松”与“众草”的对比,突出了方太初的非凡与坚韧;“出蓝青”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超越与卓越。末句对科场废止的惋惜,透露出对时代变迁中人才无法通过传统途径得到认可的无奈。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