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补之梅

· 刘诜
补之之梅不易作,况乃藏自澹翁阁。澹翁千载忠,补之一世雄。 元气擘裂乾坤冬,开卷洒然见二公。孤山之月罗浮风,淡云万古吹不融。 黑埃黯惨翠羽失,小窗滉瀁重湖东。尘心萧萧淡若水,卧看青天露如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补之:指杨补之,宋代画家,擅长画梅。
  • 澹翁:指宋代文人陆游,号澹翁。
  • 元气:指天地自然之大气。
  • 擘裂:分开,裂开。
  • 乾坤:天地。
  • 孤山:杭州西湖的一座山,以梅花闻名。
  •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也以梅花著称。
  • 滉瀁:形容水波荡漾。
  • 重湖:指西湖。
  • 萧萧:形容心情淡泊。

翻译

杨补之的梅花画作难以模仿,更何况是藏在陆游的阁楼中。陆游是千年的忠臣,杨补之是当代的画坛巨匠。天地间的元气裂开了冬日的寒冷,打开画卷便能看到两位大家的风采。孤山的月光与罗浮山的风,淡淡的云彩万古不融。暗淡的尘埃使翠鸟失色,小窗外的湖水波光粼粼,如同东边的重湖。尘世的烦恼像水一样淡泊,躺着仰望青天,露水如洗。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杨补之的梅花画作及其藏于陆游阁楼的历史价值。诗中通过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刘诜

元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