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礼部尚书巎子山
注释
- 巎子山(náo zǐ shān):人名,即巎巎,元代书法家、政治家。
- 扶舆(fú yú):形容气息清新、和畅。
- 瑶瑜(yáo yú):美玉,比喻明亮的月光。
- 芙蕖(fú qú):荷花,比喻秋水清澈。
- 臂鹰(bì yīng):指驯养的鹰,用于打猎。
- 流酥(liú sū):一种美酒。
- 笔床茶灶(bǐ chuáng chá zào):指文人的生活用品。
- 衣冠文物(yī guān wén wù):指文人学士。
- 春官(chūn guān):古代官名,掌管礼仪。
- 桓渠渠(huán qú qú):形容深切关注的样子。
- 敷腴(fū yú):丰美,丰盛。
- 扶疏(fú shū):枝叶茂盛分披的样子。
- 蓬壶(péng hú):传说中的仙山,比喻隐居之地。
- 弹铗(tán jiá):弹剑,比喻求取官职。
- 田文(tián wén):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以才智著称。
- 求齐(qiú qí):指学习吹竽,以求得齐王赏识。
- 誇诈(kuā zhà):夸大其词,不实。
- 凿圆枘方(záo yuán ruì fāng):比喻事物不相适应。
- 龃龉(jǔ yǔ):不合,矛盾。
- 食破砚(shí pò yàn):比喻贫穷,只能依靠写字为生。
- 崎岖(qí qū):艰难,不平坦。
- 嗫嚅(niè rú):说话吞吞吐吐。
- 昌黎(chāng lí):韩愈,唐代文学家,自称昌黎先生。
- 王公(wáng gōng):指贵族或高官。
- 布衣(bù yī):指平民。
翻译
神仙也时常有,公子却难得一见。世间难道没有公子吗?不如巎子山那样勤奋读书。他的气质清新和畅,如同明亮的月光和清澈的秋水。他既不喜欢带着鹰去追逐兔子,也不喜欢喝美酒。他喜欢的是,左边放着史书,右边陈列着图画。笔床、茶灶等文人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衣冠楚楚的文人学士来访。夜晚不再有歌舞,白天则以翰墨自娱。他在春官任职,又能以礼乐辅佐君主达到唐虞的境界。君主对他深切关注,功臣的后代能有如此成就。风雨中的乔木显得丰美,公子可谓是世间罕见。
听说巎子山居住的地方,清泉白石,花草扶疏。山中的桃李也像是仙品,风月与人间大不相同。巎子山就像是居住在仙山蓬壶中,只有他和山被京都所知。我虽然笨拙,但来此已久。既不能像田文那样求取官职,也不能学吹竽以求得齐王赏识。世人夸大其词,我却坚持信义。事物不相适应,矛盾重重。我只能依靠写字为生,最近连砚台都冻裂了。但我仍然乐于这种艰难,无怨无悔。无论进退都要正直,希望能成为圣人的门徒。听说巎子山的高义压倒千古,所以愿意成为他的门客。我的脚步不迟疑,我的言语不吞吞吐吐,我的诗既不狂妄也不谄媚。曾听韩愈说,古来王公和平民常常相互需要。这样才能千古留名,我就是这样想的。遇到与否,天意如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巎子山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学识的向往。诗中,诗人用“神仙”与“公子”对比,强调了巎子山的非凡与难得。通过对巎子山生活和品性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屑。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仍坚持正直和信义,希望能得到巎子山的赏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