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辅贤游雁山韵

竹杖棕鞋去去赊,一春红到杜鹃花。 山椒雨暗蛇如树,石屋春深燕作家。 老父行寻灵运屐,道人唤吃赵州茶。 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杖棕鞋:用竹子做的手杖和棕榈叶编织的鞋子。
  • 去去赊:形容行走的距离很远。
  • 山椒:山中的椒树。
  • 蛇如树:形容蛇的身躯粗大,像树一样。
  • 石屋:用石头建造的房屋。
  • 春深:春天已经很深了。
  • 燕作家:燕子在石屋中筑巢,好像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
  • 老父:年长的父亲,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尊敬的长者。
  • 灵运屐:指谢灵运的木屐,谢灵运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喜欢游山玩水。
  • 道人:道士。
  • 赵州茶:一种名茶,这里可能指道人请诗人喝的茶。
  • 明朝:明天早晨。
  • 尘土芙蓉路:尘土飞扬的芙蓉花路,形容路途的艰辛。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饭一麻:吃一顿简单的麻饭。

翻译

手持竹杖,脚踏棕鞋,行走的距离遥远,一整个春天,杜鹃花都开得红艳艳的。山中的椒树下,雨后蛇身粗大如树,石屋里春天深了,燕子在这里筑巢,仿佛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年长的父亲寻找着谢灵运的木屐,道士叫我去喝赵州茶。明天早晨,我将踏上尘土飞扬的芙蓉花路,那时我还会记得山中僧人请我吃的那顿简单的麻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山的情景,通过“竹杖棕鞋”、“杜鹃花”、“山椒雨暗”等意象,展现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诗中“蛇如树”、“燕作家”等生动的比喻,增添了诗意的趣味性。末句“明朝尘土芙蓉路,犹忆山僧饭一麻”则透露出诗人对山中简朴生活的留恋和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