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乌桓道
夜行乌桓道,风寒野气白。
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
马嘶欲人立,令我竖毛发。
四山无居人,明月照积雪。
时方甲兵收,未乾新战血。
况乃多盗贼,白昼闻杀越。
平生所经地,忧虞转恇怯。
我行岂不迟,心伤望京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桓:古代北方民族名,这里指其居住的地区。
- 橐驼:即骆驼。
- 怒项:指骆驼昂首不前的样子。
- 人立:指马站立起来,像人一样。
- 恇怯:恐惧害怕。
翻译
夜晚行走在乌桓的道路上,风寒冷冽,野外的气息苍白。骆驼驾着轻车,昂首不前,不肯出发。马匹嘶鸣,仿佛要站立起来,令我毛骨悚然。四周的山峦无人居住,明月照耀着积雪。此时正是战事刚结束,新鲜的血迹尚未干涸。况且还有许多盗贼,白天都能听到杀戮的声音。一生中所经历的地方,忧虑和恐惧更加深重。我行进得如此缓慢,心中悲伤,望着远方的京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在乌桓道上的孤独与恐惧。通过“风寒野气白”、“明月照积雪”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诗中“橐驼驾轻车,怒项不肯发”和“马嘶欲人立”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不安。结尾的“心伤望京阙”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京城的思念与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边塞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