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崙山牧童歌
昆崙丘,云上头,河西之子牧氂牛。野田蓬莱牛不食,直上昆崙几千尺。
凌絪缊,上昆崙。牛背上,弄碧云。氂牛努角旁无人,与云同入天之门。
天门高高向西极,月华烂烂飞五色。云间夜食明月光,身上斓斌虎文碧。
昆崙郁嵯峨,中高四下流黄河。黄河水流东入海,牧人自唱蓬莱歌。
神刀断截氂牛尾,析木津头献天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崙(lún):即昆仑山,中国神话中的神山。
- 氂牛(lí niú):一种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牛,毛长而密。
- 凌絪缊(líng yīn yūn):形容上升到云雾之中。
- 努角:用力伸直角。
- 斓斌(lán bīn):色彩斑斓的样子。
- 析木津: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重要的渡口或河流交汇处。
翻译
昆仑山高耸入云,云端之上,河西的牧童放牧着氂牛。野田里的蓬莱草牛儿不食,它们直上昆仑山几千尺。 穿越云雾,登上昆仑山。在牛背上,玩弄着碧云。氂牛伸直角,四周无人,与云一同进入天门。 天门高高朝向西极,月光灿烂,五色缤纷。云间夜晚,牧童在月光下进食,身上斑斓如虎纹,碧色闪耀。 昆仑山巍峨壮观,中间高耸,四周流淌着黄河。黄河水向东流入大海,牧人自唱着蓬莱的歌谣。 手持神刀,切断氂牛的尾巴,在析木津头献给天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神话般的场景,通过牧童与氂牛在昆仑山的奇幻经历,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神秘的神话色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如“凌絪缊”、“努角旁无人”等,形象地描绘了牧童与氂牛的非凡旅程。同时,通过“天门”、“明月光”、“虎文碧”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艺术美感。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