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七首

旭日始曰旦,有鸟鸣嘐嘐。 牡出得饮啄,雌居完守巢。 幽人念兹久,尼父讵系瓠。 先民重自任,贵器藉白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旭日:初升的太阳。
  • 始曰旦:开始称为早晨。
  • 嘐嘐(xiāo xiāo):鸟鸣声。
  • :雄性。
  • 得饮啄:能够饮水和啄食。
  • 雌居:雌性留在。
  • 完守巢:完整地守护巢穴。
  • 幽人:隐士。
  • 念兹久:长久地思考这件事。
  • 尼父:指孔子。
  • 讵系瓠(jù xì hù):岂能系于瓠瓜,意指不能被束缚。
  • 先民:古代的先人。
  • 重自任:重视自我承担。
  • 贵器藉白茅:珍贵的器物用白茅包裹,比喻重视和保护。

翻译

初升的太阳开始被称为早晨,有鸟儿在鸣叫。雄鸟外出觅食,雌鸟则留在巢中守护。隐士长久地思考这件事,孔子又怎能被束缚呢?古代的先人重视自我承担,珍贵的器物用白茅包裹,以示重视和保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中雄鸟与雌鸟的不同角色,进而引出隐士对生活的深思。诗中“尼父讵系瓠”一句,表达了隐士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最后,通过“先民重自任,贵器藉白茅”的比喻,强调了自我承担和保护珍贵事物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李孝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