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泊舟渚矶

采石不见李太石,骑龙上天吹紫笙。天上甚乐苦无酒,东游十二白玉城。 蛾眉亭下明月出,牛渚矶头春水生。一鹤西飞向何处?惟闻万壑松风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渚矶(zhǔ jī):水边的岩石。
  • 李太石:指唐代诗人李白,因其曾有“太白”之称,故称李太石。
  • 紫笙:紫色的笙,笙是一种乐器。
  • 东游十二白玉城:指仙境中的城市,十二可能指其数量之多。
  • 蛾眉亭:亭名,可能因其形状或位置而得名。
  • 牛渚矶: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边的一个地方。
  • 万壑松风声:形容松林中风声的浩大。

翻译

在十五夜,我停船在渚矶边, 不见了李太白,他已骑龙升天吹奏紫笙。 据说天上的生活很快乐,却苦于没有酒, 他向东游历了十二座白玉城。

蛾眉亭下,明月缓缓升起, 牛渚矶旁,春水开始涌动。 一只鹤向西飞去,不知它将去往何处? 只听见万壑松林中,风声阵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李太白升天、仙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生活的向往。诗中“蛾眉亭下明月出,牛渚矶头春水生”一句,通过对月色和水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结尾的“一鹤西飞向何处?惟闻万壑松风声”则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寻觅无踪的意境,使全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