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舞馆簪蛾,谯门试角,疏灯时弄春影。晓檐铁马敲晴,夜筝锦鸿送冷。铜驼陌上,早官柳轻黄笼暝。料小楼、一枕微酲,已被暖寒欺醒。 花信阻、锁窗惯静。芳事杳、翠衾倦整。晚妆似怯梅钿,旧香尚凝篆鼎。朱门双掩,向斗鸭阑干慵并。待灞桥、重暖新垆,拟约茜桃兰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舞馆:指供舞蹈表演的场所。
  • 簪蛾:古代妇女头饰,形状像蛾。
  • 谯门:城门上的瞭望楼。
  • 试角:尝试吹奏号角。
  • 疏灯:稀疏的灯光。
  • 春影:春天的景象。
  • 晓檐:清晨的屋檐。
  • 铁马:挂在屋檐下的铁片,风吹时发出声响。
  • 敲晴:形容铁马声清脆,如同敲打晴空。
  • 夜筝:夜晚弹奏的筝。
  • 锦鸿:美丽的鸿雁,此处指筝声如鸿雁之鸣。
  • 送冷:传递寒意。
  • 铜驼陌上:铜驼街,洛阳的一条街道,古时繁华。
  • 官柳:官府种植的柳树。
  • 轻黄笼暝:淡淡的黄色笼罩着黄昏。
  • 小楼:小型的楼阁。
  • 微酲:微醉。
  • 暖寒欺醒:温暖的气候与寒冷交替,使人醒来。
  • 花信:花期。
  • 锁窗:紧闭的窗户。
  • 惯静:习惯于静寂。
  • 芳事杳:美好的事情已远去。
  • 翠衾:翠绿色的被子。
  • 倦整:懒得整理。
  • 晚妆:晚上的妆容。
  • 梅钿:梅花形状的头饰。
  • 旧香尚凝:旧时的香气仍然凝结。
  • 篆鼎:古代用于熏香的鼎。
  • 朱门双掩:红色的门紧闭。
  • 斗鸭阑干慵并:斗鸭,古代游戏;阑干,栏杆;慵并,懒得一起。
  • 灞桥:桥名,位于长安,古人常在此送别。
  • 重暖新垆:重新加热新的火炉。
  • 拟约茜桃兰艇:打算邀请穿着茜色衣裳的女子乘兰舟。

翻译

在舞馆中,女子们戴着蛾形的头饰,城门上的瞭望楼里有人尝试吹奏号角,稀疏的灯光在春日的景象中摇曳。清晨的屋檐下,铁马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敲打着晴朗的天空;夜晚的筝声如美丽的鸿雁鸣叫,传递着寒意。铜驼街上,官府种植的柳树在黄昏中被淡淡的黄色笼罩。想象中的小楼里,有人微醉,却被温暖的气候与寒冷交替的天气唤醒。

花期已过,紧闭的窗户内,习惯了静寂。美好的事情已远去,翠绿色的被子懒得整理。晚上的妆容似乎因为梅花形状的头饰而显得羞怯,旧时的香气仍然凝结在熏香鼎中。红色的门紧闭,懒得一起去玩斗鸭游戏。打算在灞桥重新加热新的火炉,邀请穿着茜色衣裳的女子乘兰舟。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人物的情感。通过舞馆、谯门、疏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寂寥的氛围。诗中“晓檐铁马敲晴,夜筝锦鸿送冷”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拟人,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和形象感。后半部分则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花期已过、美好事物远去的淡淡哀愁,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邵亨贞的高超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