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真人歌题莲舟图

银河跨西海,秋至天为白。一片玉芙蓉,洗出明月魄。 太乙真人挟两龙,脱巾大笑眠其中。凤麟洲西与天通,扶桑乃在碧海东。 手把白云有两童,掣嬲二鸟开金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真人:道教神仙,又称太一真人,传说中的仙人。
  • 玉芙蓉:指莲花,这里比喻月亮。
  • 明月魄:月亮的精华,指月亮。
  • 挟两龙:携带两条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 脱巾大笑:形容太乙真人自在逍遥的样子。
  • 凤麟洲:神话中的仙境,传说中的仙岛。
  • 扶桑:神话中的神树,位于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
  • 手把白云:手持白云,形容仙人的超凡脱俗。
  • 掣嬲:牵引,控制。
  • 二鸟:可能指凤凰,象征吉祥。
  • 金笼:金制的鸟笼,象征珍贵。

翻译

银河横跨西海,秋天到来时天空变得洁白。一片如玉的莲花,洗净了月亮的精华。 太乙真人携带着两条龙,脱下头巾大笑,自在地躺在其中。凤麟洲的西边与天相连,扶桑树位于碧海的东方。 他手持着白云,身边有两个童子,控制着两只鸟儿,打开了金制的鸟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太乙真人的仙境生活,通过银河、玉芙蓉、明月等意象展现了超凡脱俗的仙境景象。诗中太乙真人的形象逍遥自在,与天地同在,体现了道教追求的自由与超脱。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