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见心上人:指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 玉立:形容山峰高耸挺拔。
- 双峰:两座山峰。
- 团团: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密。
- 桂树:常绿乔木,花香,此处可能象征高洁。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编蒲:用蒲草编织,此处可能指书写或记录。
- 尊宿:尊敬的前辈或高僧。
- 制锦:比喻写作华美的文章。
- 士林:指文人、学者。
- 山鬼:山中的神灵或鬼怪。
- 持钵:和尚托钵,指化缘。
- 洞龙吟:洞中的龙发出的声音,比喻深奥或神秘的声音。
- 远公:可能指某位高僧或隐士。
- 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逸著称。
- 寄诗:通过书信寄送的诗作。
- 动客心:触动旅人的心。
翻译
高耸挺拔的双峰之间,古老的寺庙深藏其中,四周桂树茂盛,结满了清凉的树荫。 我尽力以蒲草编织,追寻尊敬的前辈的足迹,用华美的文章在文人中赢得重视。 平日里我谈论经典,仿佛山中的鬼神也在聆听,有时我持钵化缘,洞中的龙似乎也在吟唱。 那位远方的公曾许诺让渊明陶醉,现在又寄来诗篇,触动了旅人的心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通过“玉立双峰”、“团团桂树”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清幽的环境。诗中“编蒲尽孝追尊宿,制锦成文重士林”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文人的尊重。后两句通过“山鬼听”、“洞龙吟”等神秘意象,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结尾提及“远公”与“渊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重。
月鲁不花
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建孔子庙,延儒士为师,以教后进。历监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纳之。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除吏部尚书,迁大都路达鲁花赤,以刚正称。后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既而除浙西肃政廉访使。以地为张士诚所有,避往庆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谥忠肃。
► 11篇诗文
月鲁不花的其他作品
- 《 余来四明见心禅师以诗见招既至山中使人应接不暇见心相与数日抵掌谈笑情好益洽故再倡秋风之句为他日双峰佳话云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次韵答见心上人二首 》 —— [ 元 ] 月鲁不花
- 《 简见心上人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游育王山 》 —— [ 元 ] 月鲁不花
- 《 余尝遣仆奉商学士山水图一幅为见心禅师寿又尝与师同宿大慈山和金左丞壁间所题诗韵而师有白河影落千峰晓碧海寒生万壑秋之句故末章及之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泛鸣鹤湖次见心上人韵 》 —— [ 元 ] 月鲁不花
- 《 夜宿大慈山次金左丞韵 》 —— [ 元 ] 月鲁不花
- 《 游天重山 》 —— [ 元 ] 月鲁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