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庸开平书事次韵四首

· 袁桷
身如病鹤倦梳翎,往事犹存旧汗青。 伏日赐冰来上苑,晚风传竹度疏棂。 承恩裁诏心抽茧,落笔诛奸眼拔钉。 惆怅当今人物论,披衣危坐望晨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梳翎(shū líng):整理羽毛。
  • 汗青(hàn qīng):史册。
  • 上苑(shàng yuàn):皇家园林。
  • 疏棂(shū líng):窗格。
  • 承恩(chéng ēn):受到皇帝的恩宠。
  • 裁诏(cái zhào):起草诏书。
  • 诛奸(zhū jiān):惩罚奸邪。
  • 危坐(wēi zuò):端坐。

翻译

我这身体就像一只疲倦的病鹤,懒得梳理羽毛,但往事依然留存在历史的篇章中。在炎热的伏日,皇家园林送来了赐冰,晚风则吹过竹林,穿过稀疏的窗格。我受到皇帝的恩宠,起草诏书时心思细腻如抽丝,落笔惩罚奸邪时眼神锐利如拔钉。如今,我感到惆怅,因为当前的人物评价让我困惑,只能披上衣服,端坐望着晨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病鹤、梳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承恩裁诏心抽茧,落笔诛奸眼拔钉”一句,既展现了作者在朝中的职责与担当,也透露出他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结尾的“惆怅当今人物论,披衣危坐望晨星”则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和人物评价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深切期望。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