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外直中通异众芳,嗅来叶气胜花香。
一杯先吸鉴湖月,满口潜消玉井霜。
尤胜朱樱煎作蜜,何须紫蔗压为浆。
细看象鼻弯弯曲,刺手犹嫌绿柄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洛中郑悫:指在洛阳的郑悫。
- 三伏:中国传统节气,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使君林: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官员的园林。
- 碧筒杯:一种用莲叶制成的饮酒器具,形状如象鼻。
- 鉴湖:地名,可能指某个湖。
- 玉井霜:比喻酒的清凉。
- 朱樱:红色的樱桃。
- 紫蔗:紫色的甘蔗。
翻译
在洛阳的郑悫,在三伏天最热的时候,带领宾客和僚属到使君林避暑。他们取来大莲叶作为酒杯,用簪子刺穿叶心,使其与叶柄相通,弯曲的叶柄像象鼻一样,可以用来传递饮酒,这种酒杯被称为碧筒杯。所以苏东坡的诗中说:“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
陆文圭的诗中描述了这种莲叶酒杯的独特之处:它外直中通,不同于其他花朵,闻起来叶子的气息甚至胜过花香。用它饮酒,仿佛先吸入了鉴湖上的月光,满口都是玉井霜般的清凉。这比用红樱桃制成的蜜还要好,何须用紫蔗压成的浆来比拟。细细看那象鼻般的弯曲,刺手的感觉还是让人嫌那绿色的柄太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郑悫在三伏天使用莲叶制成的碧筒杯饮酒的情景,展现了古人夏日避暑的雅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鉴湖月”、“玉井霜”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通过对碧筒杯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简朴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
陆文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四 》 —— [ 明 ] 黄淮
- 《 至鄂期年以饟事不给于诗己亥夏五廿有八日始解维雪锦夜宿兴唐寺繁星满天四鼓遂行日初上已抵浒黄洲几百里矣午后南风薄岸舟屹不能移延缘葭苇间至莫不得去始作纪事十解呈旧幕诸公 》 —— [ 宋 ] 岳珂
- 《 闰五月归张氏女子卧痾沪上嘉定余伯陶主方起之赠以此诗 》 —— [ 清 ] 陈三立
- 《 常父寄半夏 》 —— [ 宋 ] 孔平仲
- 《 是年五月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 》 —— [ 元 ] 周伯琦
- 《 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 》 —— [ 宋 ] 贺铸
- 《 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吴人干寿道、丹丘柯敬仲、国人泰兼善同仆游天平,次往灵岩,有作奉和二首 其二 灵岩涵空阁 》 —— [ 元 ] 郑元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