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驿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柳条:柳树的枝条。
- 两荡:指两个水荡或湖泊。
- 聚首:相聚。
- 兴阑:兴致消退。
- 天台: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台州市。
- 龙湫:地名,可能指有龙形瀑布的地方。
-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 雁场:可能指养雁的地方。
翻译
驿路上的柳枝如同鞭子般垂下,江上的帆船疾驰如奔马。 我们在两个湖泊相聚了一段时间,兴致消退后各自归去。 明年春天若有事前往天台,便顺道去龙湫度过夏天。 你家半是官宦半是儒士,居住在城市或乡野。 雁场的位置或东或西,双门的方向或上或下。
赏析
这首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未来的计划。诗中通过对驿路柳条和江上奔帆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旅途的匆忙和离别的无奈。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绘,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豁达。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元日登王章甫水明楼 》 —— [ 明 ] 袁宏道
- 《 夏日城西园亭闻蝉得阴字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蕲阳舍舟从兴国走咸宁道出金牛镇山路如刀脊飞雪浸肤舆人艰窘几不能步然千峰缀雪或如鸦鵛或如积琼亦行役之一快也道中随事口占遂得十六绝句 》 —— [ 明 ] 袁宏道
- 《 达磨影石 》 —— [ 明 ] 袁宏道
- 《 将入秦试士诸同舍别于西郭水亭得鱼字 》 —— [ 明 ] 袁宏道
- 《 孟生为尊慈索诗信笔题四韵 》 —— [ 明 ] 袁宏道
- 《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 —— [ 明 ] 袁宏道
- 《 喜小修至自燕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