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 承命:接受命令。
- 典:主持,掌管。
- 乡闱:乡试,科举时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 巍巍:形容山的高大。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高嵩: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 川岳:河流和山岳,这里指国土。
- 人地责:人的责任和地的使命。
- 图书:指文献和书籍。
- 圣贤功:圣人和贤人的功绩。
- 名世:闻名于世。
- 观成:看到成果。
- 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 薪槱:比喻选拔和培养人才。
- 乡举:乡试的选拔。
- 斯文:指文化、文学或文人。
- 乃天中:即天之中,指中原地区。
翻译
巍峨的五岳中,嵩山尤为高耸,其下流淌着万里的黄河。国土的一半责任在于山川,而文献书籍则全面记录了圣贤的功绩。在这其中,闻名于世的人物关乎古今,而今日我看到了乡试的成功,见证了其始终。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乡试选拔人才的盛况,使得文化得以在中原地区得到传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嵩山和黄河的壮丽景象,通过“巍巍五岳独高嵩”和“下有黄河万里同”展现了自然的雄伟。诗中“川岳半分人地责,图书全表圣贤功”体现了作者对国土责任的认识和对圣贤文化的尊重。后句“昭代薪槱乡举盛,斯文得与乃天中”则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赞美,以及对乡试选拔人才制度的肯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和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