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辨九首陷昌震陵

小丑饥来望饱归,中枢上策总依违。 狼堆晓夕添红焰,龙鼎风尘出翠微。 选将徵兵仍故檄,全师守境便神机。 三辅残黎何地免,诸陵端藉在天威。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丑:指当时的叛乱分子或敌人。
  • 中枢:指中央政府或决策机构。
  • 依违:犹豫不决。
  • 狼堆:地名,可能指一个险要的地方。
  • 红焰:指战火或烽火。
  • 龙鼎:象征国家的重器,这里可能指国家的安危。
  • 翠微:山名,这里可能指京城附近的山区。
  • 选将徵兵:选拔将领,征召士兵。
  • 故檄:旧的征召令或命令。
  • 全师守境:全军守卫边境。
  • 神机:高超的军事策略或智谋。
  • 三辅:古代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残黎:残存的百姓。
  • 诸陵:指皇家陵墓。
  • 在天威:指天子的威严或天命。

翻译

小丑们饥饿希望饱食而归,中央政府的决策总是犹豫不决。 狼堆之地日夜增添着红色的战火,龙鼎之国的风尘从翠微山中涌出。 选拔将领,征召士兵,依然使用旧的命令,全军守卫边境,运用高超的军事策略。 京城及其周边的残存百姓何处能免于战乱,皇家陵墓端赖天子的威严得以保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边疆的动荡局势和中央政府的应对策略。诗中,“小丑”与“中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决策的犹豫与敌人的野心。通过“狼堆”与“红焰”、“龙鼎”与“风尘”的意象,诗人传达了战乱的紧迫与国家的危机。后两句则展现了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和对天子威严的依赖,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