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崇国寺三日纪事
湿云涨山雨不止,一酣三日葡萄底。
天公困雨如困酲,醉人渴饮似渴水。
东市典书西典几,团糟堆曲作城垒。
明知无雨亦不行,权将雨作题目尔。
仆夫安眠马束尾,大瓮小瓮来日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酣 (hān):沉醉,尽情。
- 葡萄底:比喻雨天,如同葡萄汁般浓稠。
- 困酲 (kùn chéng):醉酒后的困倦。
- 渴水:口渴想喝水。
- 典:抵押,典当。
- 几:小桌子。
- 团糟堆曲:杂乱无章的东西。
- 城垒:城墙和堡垒。
- 题目:借口,理由。
- 仆夫:仆人。
- 束尾:马尾被束缚,形容马不能自由行走。
- 大瓮小瓮:大大小小的容器,这里指用来装酒的器具。
翻译
湿漉漉的云层覆盖着山头,雨水连绵不绝,就像沉醉在葡萄汁中三天三夜。天公似乎被雨水困扰得如同醉酒后的困倦,而醉汉则像口渴的人渴望饮水一样渴望雨水停止。在东市典当了书籍,在西市典当了小桌子,杂乱无章的东西堆积如城墙堡垒。明明知道即使不下雨也不会离开,却还是把雨当作借口。仆人安然入睡,马的尾巴被束缚,大大小小的酒瓮准备在第二天使用。
赏析
这首作品以雨天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崇国寺避雨三日的情景。诗中“湿云涨山雨不止”描绘了雨势的连绵,而“一酣三日葡萄底”则巧妙地将雨天比作沉醉在葡萄汁中,形象生动。后文通过对比天公与醉汉的状态,以及典当物品和杂乱堆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天的无奈和对日常生活的调侃。整首诗语言幽默,意境独特,展现了袁宏道独特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