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徐州河

滔滔一水迅流潺,激激孤城楗石关。 地不得宁黄土泛,人求所止白云攀。 遥天低树全归水,近野平芜半没山。 有客横波扬素楫,寄言河伯念民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滔滔:形容水流汹涌的样子。
  • 迅流潺:形容水流迅速而潺潺作响。
  • 激激:形容水流急速。
  • 孤城:孤立的城市。
  • 楗石关:用石头筑成的关隘,这里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 黄土泛:黄土被水冲刷泛滥。
  • 白云攀:形容人们为了寻找安身之所,不得不攀登高山。
  • 遥天低树:远处的天空与树木相接,形容视野开阔。
  • 全归水:全部被水淹没。
  • 近野平芜:近处的田野平坦而荒芜。
  • 半没山:山被水淹没了一半。
  • 横波:横渡水波。
  • 扬素楫:挥动白色的桨。
  • 河伯:古代传说中的河神。
  • 念民艰:关心民众的艰难。

翻译

水流汹涌,迅速而潺潺作响,孤立的城市被坚固的石头关隘守护。 大地不得安宁,黄土被水冲刷泛滥,人们为了寻找安身之所,不得不攀登高山。 远处的天空与树木相接,视野开阔,近处的田野平坦而荒芜,山被水淹没了一半。 有客人横渡水波,挥动白色的桨,向河神寄言,关心民众的艰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徐州河畔的景象,通过“滔滔”、“迅流潺”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汹涌和迅速,而“孤城”、“楗石关”则突出了城市的孤立和防御的坚固。诗中“黄土泛”、“白云攀”等意象,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和对安宁的渴望。最后,诗人通过“横波”、“扬素楫”等动作,向河神寄言,表达了对民众艰难生活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