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对月

桂月宜芳夜,兰桡爱晚洲。 镜随菱水泛,弦逐箭波流。 岸白非关雪,沙明不辨鸥。 移家方此夕,谁解有离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桂月:指月亮,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而得名。
  • 兰桡:用木兰树制成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 菱水:菱角生长在水中的地方,泛指水面。
  • :这里指琴弦,比喻水波的流动像琴弦的振动。
  • 箭波:形容水波快速流动,如箭一般。
  • 沙明:沙滩在月光下显得明亮。
  • 移家:搬家,迁移住所。

翻译

桂月照亮了美好的夜晚,我乘坐着小船,喜爱着晚上的河洲。 水面如镜,随着菱角丛生的水波泛起,琴弦般的波纹随着急速的水流而动。 岸边的白色不是因为雪,沙滩在月光下明亮得连海鸥都难以分辨。 就在这个夜晚,我搬家了,但谁能理解我心中的离愁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诗人在舟中欣赏着河洲的美景。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桂月”、“兰桡”、“菱水”等,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之情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移家方此夕,谁解有离愁”,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映。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