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四家兄谢孝兼汪处士对菊席上作
白露下漙漙,篱花近苑看。
叶带三秋色,枝淩九月寒。
泛香惟载酒,扶寿不须丹。
种处宜潭水,簪时称鹖冠。
幽人盈握采,仙客代粮餐。
荏苒思三径,参差老一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漙漙(tuán):露水很多的样子。
- 篱花:篱笆旁的菊花。
- 淩(líng):超越,超过。
- 载酒:带着酒。
- 扶寿:延年益寿。
- 丹:指丹药,古代认为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
- 鹖冠(hé guān):古代一种冠帽,这里指戴这种冠帽的人。
- 代粮餐:代替粮食作为食物。
- 荏苒(rěn rǎn):时间渐渐过去。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一官:指官职。
翻译
白露时节,露水丰盈,篱笆旁的菊花近看如在苑中。 叶子带着深秋的色彩,枝条超越了九月的寒意。 香气四溢,唯有酒能与之相配,延年益寿无需丹药。 种植之处宜用潭水浇灌,戴上时适合配以鹖冠。 隐士们手握一把采摘,仙客们将其作为食物。 时光荏苒,思念着隐居的三径,官职却让人参差不齐地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露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漙漙”形容露水的丰盈,“篱花”点出菊花的所在,而“叶带三秋色,枝淩九月寒”则巧妙地表达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坚韧与美丽。诗中“泛香惟载酒,扶寿不须丹”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认为其香气与酒相得益彰,且有延年益寿之效。后文通过“幽人”与“仙客”的对比,以及对“三径”与“一官”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