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上
昔览山海图,所志在远游。
直由穷其源,匪为恣冥搜。
兹水何显伏,神理难与谋。
始犹穿王屋,末乃见陶丘。
贯河殊泱泱,合汶仍浏浏。
涸济昔有闻,入海道何由。
曰余忝嘉惠,访古增烦忧。
所忧非为济,淮泗未安流。
寄言行河使,禹功良可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济上:地名,指济水之上。
- 山海图:古代地理书籍,记载了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
- 所志:所向往的。
- 恣冥搜:恣意探寻深奥之处。
- 显伏:显露与隐藏。
- 神理:神秘的道理或规律。
- 王屋:山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
- 陶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古代遗址。
- 贯河:指济水贯穿河流。
- 泱泱:形容水势浩大。
- 合汶:指济水与汶水汇合。
- 浏浏:形容水流清澈。
- 涸济:指济水干涸。
- 入海道何由:指济水如何流入大海。
- 忝嘉惠:谦辞,表示自己有幸得到好处或恩惠。
- 访古:探访古迹。
- 淮泗:指淮河和泗水。
- 行河使:指负责治理河流的官员。
-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绩。
翻译
昔日我曾看过山海图,心中向往着远游。我直接前往探寻水源,并非只是为了恣意探寻深奥之处。这条水流为何时隐时现,其中的神秘道理难以与人商讨。最初我穿越了王屋山,后来才见到了陶丘。济水贯穿河流,水势浩大,与汶水汇合后依然清澈。曾听说济水干涸,它如何流入大海却不得而知。我有幸得到好处,探访古迹却增添了烦恼。我所忧虑的并非济水本身,而是淮河和泗水尚未安流。我寄语给治理河流的官员,大禹的功绩确实值得我们追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济水的神秘与变迁,表达了作者对远游与探寻的向往,以及对治理河流的思考。诗中,“济上”作为地名,承载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而“山海图”则象征着未知与探索。通过对济水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河流治理的关切。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体现了作者对远游与探寻的热爱,以及对治理河流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