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刘子春台

· 陶益
刘郎洞里筑春台,百啭流莺任往来。 文槛露凝杨柳合,翠帏风动薜萝开。 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 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啭(zhuàn):形容鸟鸣声婉转多变。
  • 文槛:装饰华美的栏杆。
  • 翠帏:翠绿色的帷幕。
  • 薜萝(bì luó):薜荔和萝藦,两种植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
  • 玉树:比喻才貌双全的人。
  • 谢氏:指谢安,东晋名士,以才貌双全著称。
  •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
  • 白云隈:白云深处,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刘郎在洞中筑起了春台,百鸟婉转的鸣叫声自由地穿梭其中。华美的栏杆上露水凝结,杨柳依依,翠绿的帷幕随风轻动,薜荔和萝藦随风摇曳。荆花盛开,恍若田家所见,玉树临风,宛如谢安所栽。这样的景色独使我心生超脱世俗的兴致,何时能邀请隐士一同隐居在白云深处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刘子春台的幽静美景,通过“百啭流莺”、“文槛露凝”、“翠帏风动”等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诗中“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巧妙地运用比喻,将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更是深化了主题,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