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过临淮
夜来三渚风,晨过临淮岛。
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
鳞鳞鱼浦帆,漭漭芦洲草。
川路日浩荡,惄焉心如捣。
且言任倚伏,何暇念枯槁。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
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渚(zhǔ):指三条河流的交汇处。
- 海气:海上的雾气。
- 楚云:楚地的云,此处指楚地的天空。
- 鳞鳞:形容鱼群密集,如同鳞片一样。
- 漭漭(mǎng):形容水草茂盛,广阔无边。
- 川路:河流和道路。
- 惄焉(nì yān):忧愁的样子。
- 倚伏:指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 枯槁(kū gǎo):形容干枯,无生气。
- 范子:指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
- 蘧公:指蘧伯玉,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忠诚著称。
翻译
夜晚经历了三条河流的风,清晨我经过了临淮的岛屿。 湖面上弥漫着白色的海雾,城上的楚地云早早地升起。 鱼群密集,像是鳞片一样,帆船在鱼浦上航行,芦苇洲上的草茂盛无边。 河流和道路日渐宽广,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暂且谈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哪有时间去思考干枯无生气的事物。 范蠡的名字多次改变,蘧伯玉的志向却始终如一。 古人已经离去很久,这个道理现在难道还难以理解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清晨经过临淮岛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湖中海气白,城上楚云早”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后文通过对范蠡和蘧伯玉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志向和行为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