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潮至渔浦作

· 陶翰
舣棹乘早潮,潮来如风雨。 樟台忽已隐,界峰莫及睹。 崩腾心为失,浩荡目无主。 豗㦎浪始闻,漾漾入鱼浦。 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 伟哉造化工,此事从终古。 流沫诚足诫,商歌调易苦。 颇因忠信全,客心犹栩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舣棹(yǐ zhào):停船靠岸。
  • 樟台:可能指岸边的樟树或某个地标。
  • 界峰:指远处的山峰。
  • 崩腾:形容心情激动或混乱。
  • 浩荡:形容水势浩大,也比喻心境开阔。
  • 豗㦎(huī huò):形容波浪翻滚的声音。
  • 漾漾:水波荡漾的样子。
  • 澄霁(chéng jì):天空晴朗无云。
  • 造化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
  • 流沫:水面的泡沫。
  • 商歌:悲伤的歌曲。
  • 栩栩(xǔ xǔ):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翻译

停船靠岸,趁着早潮,潮水来时如同风雨一般。 樟树台忽然隐没不见,远处的山峰也无法看清。 心情因潮水的汹涌而感到失落,目光因水势浩大而无所适从。 波浪翻滚的声音初次听到,水波荡漾着进入了鱼浦。 云彩和景色一同在晴朗的天空中显现,江山相互吞吐着壮丽。 伟大的自然创造力,这样的景象自古以来就存在。 水面的泡沫确实足以警诫人心,悲伤的歌曲调子容易让人感到苦楚。 但正是因为忠信之心得以保全,作为旅客的心依然生动活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至渔浦的所见所感。诗中,“舣棹乘早潮”一句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亲身体验。随着潮水的汹涌,诗人的心情也经历了从“崩腾”到“浩荡”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后文通过对“云景共澄霁,江山相吞吐”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结尾处,诗人以“忠信全”自勉,即使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陶翰

陶翰

唐润州丹阳人。玄宗开元十八年进士,以《水壶赋》得名。次年又中博学宏辞科。官至礼部员外郎。以诗词著名,大为当时所称。有集。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