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节物:应节的物品。
鬓华:花白的鬓发。
仕三已:谓多次罢官。
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一从:完全听任。
乌帽:乌纱帽。
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 华:这里指白发。
- 东篱: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多象征退隐的生活环境等。
- 剥啄:敲门声。
- 乌帽:黑帽,古代贵者常戴之。
- 攲(qī)斜:倾斜,歪斜。
翻译
节令风物让人惊心而两鬓已生白发,东篱处徒然环绕着还未开花。人生百年将近一半而仕途已多次变更,五亩田园将要荒芜却身处遥远天涯。哪有身着白衣的人来敲门,自从戴上黑帽后就自然地歪斜着。真正是独自坐着白白地搔首,门前柳树枝叶萧萧作响还有暮鸦在嘈杂。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重阳时节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诗中通过“节物惊心”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衰老的无奈,“东篱空绕”更是烘托出一种落寞的氛围。“百年将半仕三已”感叹人生已过大半而仕途坎坷,“五亩就荒天一涯”则透露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身处远方的孤寂。“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攲斜”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孤独。最后“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通过独坐搔首以及暮鸦在柳树上的嘈杂,加深了那种寂寥和落寞的情绪。整首诗情景交融,在重阳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中,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